目录
01 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钞小静,周文慧,刘亚颖
02 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与技术重叠——基于企业生态位视角
白景坤,刘畅
03 数字化转型、敏捷响应度与企业韧性
范合君,潘宁宁
04 CEO时间焦点、注意力配置与企业韧性
焦豪,王林栋,刘斯琪
05 生产自动化、人力资本错配与企业绩效
陈瑛,蔡华龙,吴臣
06 数据要素、动态能力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破解“数据生产率悖论”之谜
赵丽,胡植尧
07 外资管制放松能否激励企业绿色创新?
陈雯,薛炜,王威山
08 机器人应用、CEO绿色经历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辛雅儒,申晨,冯锐,马永喜
09 链上共有股东与企业商业信用融资
周冬华,周思阳
10 “用脚投票”还是“用手投票”: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欺诈
侯晓辉,王腾宇
11 绿色概念炒作与企业绩效:来自产品市场的新发现
王新,郝晓蓓,孙月
题目:
钞小静,周文慧,刘亚颖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院
作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底座,工业互联网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工业互联网协同共享、全面互联和跨界融合的特征属性,阐释了工业互联网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并利用2013—2022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以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DID方法评估了工业互联网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业互联网能够显著提升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且该结论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和排除小样本估计偏误等多种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工业互联网能够通过促进资源整合、提高供应链效率和加速数字化转型三个作用渠道提升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非国有企业、网络基础设施较好的地区以及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中,工业互联网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更加明显的促进作用。本文的研究为加速工业互联网发展、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供了经验支撑与政策启示。
工业互联网,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资源整合,供应链效率,数字化转型
题目:
白景坤,刘畅
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从企业生态层面考察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效果对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将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视作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企业生态位理论,运用2007—2017年沪深A股制造业企业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法(DID)探究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对技术生态位重叠度的影响效果。实证分析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对技术生态位重叠度增加具有促进效应,这源于产业政策激发了企业的策略性创新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行业进入。研究还发现,融资约束和数字化转型具有负向调节效应,成长期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更容易受到政策效应的影响。本文有助于厘清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对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具有借鉴意义。
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技术生态位重叠度,融资约束,数字化转型
题目:
范合君,潘宁宁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企业经营环境日趋复杂,如何利用数字技术降低外部冲击,提升企业韧性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根据企业在不同冲击下的表现,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样本数据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韧性的影响,并细化探究了两种不同外部冲击下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韧性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提升企业韧性,且对疫情冲击下的企业韧性提升作用更明显。调节效应检验发现,多元化经营、员工技能培训和政府支持强化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韧性的提升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数字化转型通过增强企业敏捷响应度从而提升危机情境下的企业韧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对非外贸企业、非高新技术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和对外开放度高地区企业的韧性提升作用更显著。以上研究结论有助于企业应对不确定性冲击及提升韧性,同时也为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韧性提升提供了微观证据,对数字化战略相关政策的制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相关启示。
数字化转型,企业韧性,敏捷响应度,多元化经营
题目:
焦豪,王林栋,刘斯琪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组织韧性有助于企业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以实现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注意力基础观,以2017—2020年沪深A股制造业企业为样本,探讨CEO时间焦点及其匹配效应影响企业韧性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CEO过去时间焦点能够显著缓解企业损失严重性,CEO未来时间焦点能够显著增强企业恢复效率,CEO过去时间焦点与未来时间焦点的一致性则有助于企业损失严重性的降低;经营业务变更在CEO过去时间焦点与未来时间焦点一致性对企业损失严重性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本文不仅通过探究CEO过去时间焦点和未来时间焦点及其匹配效应对企业韧性的不同影响效果,突出了CEO作为决策者的注意力配置在动态环境中的战略重要性,丰富了注意力基础观在企业韧性领域的应用,而且揭示了CEO不同类型时间焦点的匹配效应影响企业韧性的作用机制,有助于丰富和拓展企业韧性的理论框架,为企业在复杂多变环境中构建持续竞争优势提供建议。
CEO时间焦点,企业韧性,注意力基础观,经营业务变更,组织结构调整
题目:
陈瑛,蔡华龙,吴臣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
基于云南大学海外中国企业与员工调查(OCEES)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南亚东南亚地区的中资企业生产自动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首先,企业生产自动化使得企业绩效不增反降,一系列检验表明该结论仍然稳健。产生该结果的原因之一在于生产自动化会引致企业的人力资本错配,而企业受到来自东道国的政府管制和市场规制等约束会加剧生产自动化带来的错配现象。另外,生产自动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在东道国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制度质量与来源国劣势程度之间,以及企业不同的所属行业、母公司情况以及所在城市规模之间存在异质性。以上负面效应可以通过员工培训、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以及其他福利的改善等措施予以减缓。本文有助于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进行事前风险预警,并有效避免企业绩效遭受技术冲击的负面影响。
生产自动化,企业绩效,人力资本错配,规制约束,“一带一路”
题目:
赵丽,胡植尧
宁波大学商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成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以2007—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利用Python爬取上市公司历年年报,实证研究数据要素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数据要素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数据要素通过增强包括企业适应能力、吸收能力、创新能力在内的动态能力,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数据要素在非国有企业、中小规模企业、高科技行业企业、中西部地区企业、成熟期企业中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大;组织赋能、环境支撑、技术驱动、战略引领与数据要素形成互补效应,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是否存在“数据生产率悖论”。本文对激活数据活力,释放数据价值,触发动态能力,发挥数据要素互补效应,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解释和经验支撑。
数据要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动态能力,生产率悖论
题目:
陈雯,薛炜,王威山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普华永道商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
在高水平对外开放条件下构建绿色创新体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学界对外资管制放松能否激励东道国绿色创新存在争议“,污染光环”假说与“污染天堂”假说各执一词。本文以中国工业企业为研究样本,利用《国际专利分类绿色清单》构造中国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水平指标,考察外资管制放松对中国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外资管制放松显著促进中国工业企业的绿色创新,佐证了“污染光环”假说。机制分析表明,外资管制放松引致国际绿色技术溢出,为中国企业绿色创新提供绿色技术;与此同时,涉污加剧本土企业在外资流入后的生存压力,倒逼东道国企业借助绿色创新进行针对性应对。进一步研究发现,产业关联将扩大外资管制放松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范围,配套环境规制与强化企业吸收能力将放大外资管制放松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本文为探寻高水平对外开放下如何加速绿色技术创新,提供了基于企业层面的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外资管制,企业绿色创新,产业关联,环境规制,企业吸收能力
题目:
辛雅儒,申晨,冯锐,马永喜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
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作为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引擎,为驱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同时,CEO绿色经历对绿色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2006-201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数据与沪深A股上市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据,实证检验了机器人应用、CEO绿色经历和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CEO具有绿色经历的企业,机器人应用促进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越强。机器人应用通过提升企业效率和优化人力资本结构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且CEO绿色经历促使机器人应用引发的技术创新偏向于绿色技术创新。此外,在环境规制约束更强的地区和重污染行业,企业CEO绿色经历正向调节机器人应用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本文的研究为在CEO绿色经历视角下探讨企业应用机器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机器人,绿色技术创新,企业效率,人力资本,CEO绿色经历
题目:
周冬华,周思阳
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通过社会网络资源寻求资金支持已成为企业缓解融资约束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2009—202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基于产业链内纵向股权关联视角,深入考察了链上共有股东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链上共有股东通过改善企业信息环境和提高外部信任水平,显著增强了企业商业信用融资能力。进一步区分共有股东持股方向发现,链上共有股东同时持股上游企业能够通过信息和信任双重渠道提升企业应付类商业信用融资水平;而链上共有股东同时持股下游企业主要通过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相互信任程度,进而提升企业预收类商业信用融资水平。在行业竞争平缓、地区法制环境良好以及地区信贷供给不足的企业中,链上共有股东对商业信用融资的提升作用更强;而相较于其他类型投资者,机构型共有股东能显著提升企业商业信用融资能力。本文不仅对链上共有股东这一新兴市场角色进行了深入剖析,也为如何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问题提供了可能的解决路径,研究结论对优化产业链资源配置以及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链上共有股东,商业信用融资,信息机制,信任机制
题目:
侯晓辉,王腾宇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公司欺诈一直是资本市场的难点问题。在2010年达到低点之后,中国A股上市公司欺诈发生概率逐步升高,这是否由机构投资者的监督失效所导致?本文以中国A股2002—2018年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考察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欺诈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公司发生欺诈行为的概率越低。在进行稳健性检验和考虑内生性影响之后,结论依然成立。然而,2010年之后机构投资者对企业欺诈行为的抑制作用大幅度减弱,这可能导致了企业欺诈行为“不降反升”;机制分析结果显示,在受教育水平和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地区,机构投资者的监督作用更强,并且分析师关注度、企业盈利能力和融资约束是主要的作用渠道;异质性分析表明,证券投资基金的监督能力更强,并且总部在中东部地区、非国有企业和当年参与并购的企业,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欺诈行为的抑制作用更显著。最后,本文通过训练六种机器学习模型并与基准回归模型进行交叉验证,进一步支持了基准回归模型设定的有效性和可信性。本文阐述了机构投资者持股抑制公司欺诈行为的作用机制、时变特征和差异化影响,为有效治理公司欺诈行为提供了可行的分析思路。
公司欺诈,机构投资者,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师关注度,融资约束
题目:
王新,郝晓蓓,孙月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四川旅游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在企业绿色转型进程中,上市公司的绿色概念宣传与行为是否“言行一致”?其内在的动机是什么?是否会带来预期的后果?围绕这一问题,本文探究了企业绿色概念炒作行为对企业产品市场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绿色概念炒作行为短期内提升了企业的产品市场绩效。其中,绿色概念炒作一方面提高了外部媒体关注,通过声誉效应加强了客户与企业的合作意愿,进而扩大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其降低了外部融资约束,通过资源汇聚效应提高了企业的财务实力,可满足扩大的市场需求。具体来看,概念炒作对企业产品市场绩效的正向效应在市场竞争更激烈的行业、环境污染程度较轻以及当地政府更重视环保问题的地区样本中更加显著。从长期来看,绿色概念炒作最终会加剧企业未来股价崩盘风险,反映了较差的商业前景;而资本市场ESG评级制度则抑制了绿色概念炒作对企业产品市场绩效的影响,发挥了积极的治理效应。本文揭示了企业绿色概念炒作的战略动机,发现其虽然短期内改善了企业的产品市场绩效,但却严重损害了企业的资本市场绩效,不利于其长期发展。本文拓展了对企业绿色概念炒作经济后果的认知,也为政府监督与治理该现象和推动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绿色概念炒作,产品市场绩效,声誉效应,资源汇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