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团队收集了CSSCI期刊文本数据,并对“数字普惠金融”相关期刊进行文本分析,统计了234个“数字普惠金融”相关的工具变量,希望对大家提升研究效率有所帮助
工具变量是一种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中常用的技术,用于处理因果关系研究中的内生性问题。内生性问题通常是由于遗漏变量、双向因果关系或测量误差等原因造成的,这会导致估计结果出现偏误。工具变量的使用可以帮助解决这一问题
二、工具变量序号 | 工具变量 | 参考文献 |
1 | 各县区政府驻地与其所属省份的省会政府驻地的平面距离 | 离家的诱惑:县域数字普惠金融与流动人口留居意愿 |
2 | 2011年的数字普惠金融综合发展指数 | 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村居民创业研究—基于CHFS数据的实证分析 |
3 | 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滞后一期 | 数字普惠金融的共同富裕效应研究—基于拐点效应的检验 |
4 | 所在省份与杭州的距离 | 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风险资产投资的影响—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
5 | 相同年度该省份所有接壤省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均值 | 数字普惠金融能否抑制企业委托理财? |
6 | 地级市到北京、深圳、杭州的平均球面距离与省域内地级市数字金融发展水平的平均值的交互项 | 传统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增收效应:差异性与互补性 |
7 | 省级互联网普及率 | 数字普惠金融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基于存款和贷款结构的联合视角 |
8 | 省会城市与杭州市的距离与全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均值的交乘项 | 数字普惠金融对多维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 |
9 | 在同一经济区域内其他城市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加权平均值 | 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技术效率 |
10 | 区域互联网普及率 | 数字普惠金融、产业结构与就业质量 |
11 | 滞后一期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 数字普惠金融、创业对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 |
12 | 省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县域对应省份与杭州的距离 | 普惠金融数字化、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基于县域统计数据的实证分析 |
13 | 滞后一期的全国互联网普及率,与地理距离的交乘项 | 数字普惠金融与中国进口扩张 |
14 | 互联网普及率 | 数字普惠金融、农业企业多元化经营与高质量发展 |
15 | 同一类型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平均发展水平 | 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研究—来自中国工业企业工资差距的证据 |
16 | 企业所在城市到杭州的距离、除本省外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均值 | 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 |
17 | 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与数字普惠金融相关的词频 | 数字普惠金融与城市FDI流入—基于人力资本与创新能力的视角 |
18 | 与除了本城市之外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均值进行交互 | 数字普惠金融与劳动力流动—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 |
19 | 人均邮政业务量 | 数字普惠金融与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 |
20 | 固定电话数 | 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业绿色发展的机制与效应 |
21 | 1984年的邮电业务数据 | 数字普惠金融的普惠效应与异质性特征 |
22 | 其他县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均值 | 数字普惠金融与返乡创业企业经营绩效 |
23 | 人均邮政业务量和人均电信业务量的加总 | 数字普惠金融是否提升了绿色发展的包容性:资金融通和技术创新视角 |
24 | 城市到杭州的球面距离×省域内数字普普惠金融的的均值 | 普惠金融、数字渗透与家庭金融脆弱性 |
25 | 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滞后一期变量 | 共同富裕特征视域下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及门槛效应 |
26 | 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滞后1期与一阶差分项的乘积 | 数字普惠金融、农地流转与农业绿色低碳转型 |
27 | 同一市内其他区县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平均值;传统金融发展程度的平均值 | 共同富裕的测度与驱动机制研究 |
28 | 数字发展水平和该省份到上海市距离同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之积 | 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贫富差距的影响研究—基于数字鸿沟的调节效应分析 |
29 | 各企业所在省份到杭州的距离/100 | 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中小企业创新效率研究—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 |
30 | 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 |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创业活跃度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
31 | 移动电话普及程度 |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信贷配给的影响及机制分析 |
32 | 数字普惠金融和数字化转型变量的滞后项 | 数字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与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
33 | 邻接省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均值的滞后一期值 | 数字普惠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效应的统计检验 |
34 | 数字普惠金融的滞后一期、省级互联网网站数量 | 数字普惠金融对长期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与机制研究 |
35 | 全国其余城市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均值 | 短贷长投、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
36 | 互联网普及率 |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缓解融资约束研究—基于涉农企业的实证分析 |
37 | 各省市的互联网普及率、各省市滞后一期的互联网普及率 | 数字普惠金融对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基于子女不同受教育阶段的讨论 |
38 | 城市所在省份的数字普惠金融平均值和城市到杭州市距离与前一年全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平均值的乘积 | 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经济差距的影响 |
39 | 互联网普及率;省会城市到杭州的空间距离 | 数字普惠金融对民营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及异质性 |
40 | 1984年每百人固定电话数、以熵值法测度数字经济指数、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年度均值 | 数字经济、房价与全要素生产率:调节效应与异质性分析 |
41 | 一个地区周围城市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均值 | 数字普惠金融对地区就业质量的影响 |
42 | 区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 | 数字普惠金融与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效应分析及机制检验 |
43 | 1984年各省份每百人固定电话数;每百万人邮局数 | 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效应与机制检验 |
44 | 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滞后一期值作为工具变量 | 数字普惠金融能够缩小城乡多维差距吗?—基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中介效应的视角 |
45 | 所在地到杭州距离 |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服务业的影响—来自中国地级市的经验证据 |
46 | 数字普惠金融的工具变量:省级互联网普及率 | 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影响区域数字化转型? |
47 | 所在地级市除村镇银行所属县之外其他县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均值 | 数字金融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脆弱性的影响研究 |
48 | 样本城市到杭州市的球面直线距离 | 数字普惠金融、数字门槛与城乡收入差距 |
49 | 移动电话普及率、移动电话基站数、数字普惠金融一阶滞后变量 | 数字普惠金融、创业活力与共同富裕 |
50 | 滞后一期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 数字普惠金融、农村产业融合与农业经济韧性 |
51 | 数字普惠金融的多阶差分值 | “流空间”透视:数字经济赋能县域城乡融合的时空效应—基于2703个县域的经验证据 |
52 | 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一阶滞后项与其在时序上的一阶差分项相乘 | 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消费差距的收敛作用研究 |
53 | 人均邮电局数与上一年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交互项 | 产业数字化转型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效应、路径与机理 |
54 | 离杭州的直线距离、球面距离与当年剔除本省份的全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的均值相乘 | 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家庭消费:机制探析与微观证据 |
55 | 家庭所在省的省会城市到杭州市的距离 | 数字普惠金融与家庭风险金融市场参与:基于CHFS的实证研究 |
56 | 使用互联网进行商业活动的频次 |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地资本化收益的影响检验 |
57 | 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滞后一期与样本城市到杭州市距离的乘积 | 共同富裕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 |
58 | 球面距离与年份变量的乘积 | 数字普惠金融与劳动力配置效率 |
59 | 各地级市到杭州的距离、各省份到杭州的距离 | 数字普惠金融能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吗? |
60 | 城市到杭州市的球面距离与年度全国城市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均值的乘积 | 数字普惠金融、营商环境与企业家精神—来自中国281个城市的经验证据 |
61 | 各省省会到杭州的球面距离与各省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乘积 | 数字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基于城乡多维差距视角 |
62 | 地级市到杭州的球面距离与除所在市外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均值的乘积 | 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微观证据—基于社区层面分项收入视角的研究 |
63 | 企业所在地区与北京、杭州、深圳的平均球面距离、各地区互联网普及率、滞后一期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 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影响民营企业成长 |
64 | 地理、历史信息构成的工具变量 使用份额-移动法构建的Bartik工具变量 | 数字普惠金融、多维相对贫困及空间效应 |
65 | 使用接壤省份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均值作为工具变量 |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多维贫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
66 | 距离(球面距离) | 数字普惠金融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立的影响与机理—来自中国1845个县域的经验证据 |
67 | 县域所归属地级市的数字普惠金融和滞后一期的数字普惠金融 | 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传统金融和产业结构升级视角 |
68 | 1984年每百万人固定电话数和每百万人邮局数;数字普惠金融的一阶滞后项和二阶滞后项 |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地流转的影响、作用机制与异质性分析 |
69 | 所在城市到深圳的球面距离;到北京的球面距离 | 数字经济与女性就业—基于性别就业差异视角 |
70 | 数字普惠金融滞后一期、二期、三期 | 数字普惠金融能否有效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 |
71 | 贷款审批效率 | 数字普惠金融赋能乡村产业兴旺的作用机理和空间效应研究—基于县域空间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
72 | 杭州市到企业所在城市的航线距离 | 数字普惠金融、双元创新与企业价值 |
73 | 同一省份内其他城市滞后一期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均值 | 数字金融、流动性约束与共同富裕—基于代际流动视角 |
74 | 滞后一期数字普惠金融 | 数字普惠金融、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优化—基于新经济地理视角的实证分析 |
75 | 离杭州的直线距离、球面距离与当年剔除本省份的全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的均值相乘 | 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消费的影响路径研究—来自中国家庭微观调查的证据 |
76 | 数字普惠金融滞后一期与一阶差分的乘积 |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
77 | 各区域人均邮局数量与时间变量构造交互项 | 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农业碳排放强度影响的空间效应与机制 |
78 | 省会城市距离杭州的地理距离 | 农村减贫的金融支撑:传统普惠金融还是数字普惠金融 |
79 | 互联网普及率 | 数字普惠金融、技术创新与城市碳排放强度 |
80 | 地理距离 | 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居民消费水平均衡提升了吗—基于消费相对剥夺缓解的视角 |
81 | 每万人邮局数;每百人固定电话数 | 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
82 | "Bartik" 工具变量 | 数字普惠金融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作用机制与经验证据 |
83 | 数字普惠金融的多阶滞后系数与差分值 | 数字普惠金融、公共服务供给与城乡协调发展 |
84 | 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滞后一期值 | 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吗?—基于门槛效应模型的实证检验 |
85 | 固定电话普及率与全国层面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均值 | 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创新:理论逻辑与实证检验 |
86 | 移动电话普及率 | 数字普惠金融对老年人消费潜力的影响—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实证检验 |
87 | 互联网宽带普及率;移动电话拥有量 | 数字普惠金融、居民消费与共同富裕 |
88 | 滞后一期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公司所在城市距离杭州的球面距 | 数字金融赋能企业转型升级: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
89 | 数字普惠金融滞后一期、二期、三期 | 数字普惠金融能否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异质性与空间溢出效应视角 |
90 | 与杭州的空间距离和省域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滞后一期 | 数字普惠金融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
91 | 1998年人均邮电业务总量 | 数字普惠金融能促进包容性增长吗? |
92 | Bartik工具变量 |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生产经营投资的影响 |
93 | “Bartik”工具变量 | 数字普惠金融的收入效应与消费不平等—中共二十大报告关于民生福祉视角的阐释 |
94 | 互联网普及率 | 数字普惠金融助推农业低碳发展的实证研究 |
95 | 以邮电业务量与数字普惠金融均值交乘项 | 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理论逻辑与实证检验 |
96 | 互联网普及率;省份与杭州的球面距离 | 金融普惠逻辑、数字化转型与城乡收入差距 |
97 | 互联网普及程度、1984年邮电数据 | 数字普惠金融与居民社会信任—基于经济公平和机会公平的双视角 |
98 | 到杭州的平均球面距离,与除本省外的数字普惠金融均值的乘积 | 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
99 | 互联网普及率 | 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 |
100 | 省级互联网普及率 | 数字普惠金融、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创新 |
101 | 同省的地级市的数字普惠金融水平 | 数字普惠金融与技术创新—来自企业生命周期的新视角 |
102 | 地理距离 | 数字普惠金融能否提高居民生育意愿?—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证据 |
103 | 构建互联网综合指数 | 数字普惠金融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机制分析与实证检验 |
104 | 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 数字乡村建设与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来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的经验证据 |
105 | 地区与杭州的球面距离 | 数字普惠金融、数字鸿沟与共同富裕—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
106 | 人均固定电话数量和人均邮政业务量 | 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创新驱动的中介效应 |
107 | Bartik工具变量 | 数字普惠金融对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研究—基于老龄化的视角 |
108 | Bartik工具变量 | 数字普惠金融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渠道机理与异质特征 |
109 | 城市相邻地级市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 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影响企业进口增量提质 |
110 | (家庭数字普惠金融水平-本地家庭数字普惠金融水平均值)的三次方 | 数字普惠金融与城市相对贫困—来自长三角地区的经验证据 |
111 | 家庭所在地区与省会的球面距离 | 普惠金融、数字鸿沟与共同富裕—基于农村相对贫困缓解的视角 |
112 | 人均邮政业务量和人均电信业务量 |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我国居民消费不平等的影响 |
113 | Bartik工具变量 | 数字普惠金融、数字鸿沟与多维相对贫困—基于老龄化的视角 |
114 | 每百户家庭持有移动电话数量IV | 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 |
115 | 省级数字普惠金融总指数 | 中国家庭股票市场“有限参与之谜”:数字金融发展解 |
116 | 互联网普及率 | 数字普惠金融、企业生命周期与技术创新 |
117 | 省会城市到杭州的距离 | 数字普惠金融、金融素养和家庭收入贫困 |
118 | 年份与各地到杭州市球面距离的比值 | 数字时代的银行业变迁—网点布局与行业结构 |
119 | 省级层面的互联网普及率 | 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资产多样化配置的影响 |
120 | 移动电话普及率;各省相邻省市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均值 | 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经济不平衡 |
121 | 滞后一期、滞后二期、同一年度某城市所在省份其他所有城市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均值 | 数字普惠金融与地区间共同富裕—理论逻辑和经验证据 |
122 | Bartik工具变量 |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 |
123 | 市级层面的互联网接入户数 | 数字普惠金融、企业金融摩擦与供应链贸易视角 |
124 | 历史人均邮电局数、当年全国各城市数字金融总指数均值、上一年度全国互联网普及率。 | 数字金融与老年人健康:基于优质医疗服务可及机制视角 |
125 | 政府补贴、数字普惠金融 | 政府补贴、数字普惠金融与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调节效应和门槛模型的实证分析 |
126 | 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滞后一期 | 西藏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农牧民消费增长—来自西藏农牧民家庭的微观证据 |
127 | Bartik工具变量 | 数字普惠金融的农户创业效应研究 |
128 | 互联网宽带普及率,移动电话拥有量 |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非线性影响 |
129 | 地区1984年的邮电业务量 | 数字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的实现—基于总体富裕与共享富裕的视角 |
130 | 各省会或直辖市到杭州的距离、互联网普及率 | 数字金融、产业结构升级与包容性增长—基于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的视角 |
131 | 数字普惠金融的滞后一期 | 数字普惠金融、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 |
132 | 省会城市到杭州的球面距离 | 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户收入差距:加剧还是缓解 |
133 | 互联网普及率 | 数字普惠金融与城市创新创业质量 |
134 | 数字普惠金融的一阶滞后项、二阶滞后项 | 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
135 | 空间距离、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滞后一期变量 | 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影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
136 | Bartik 工具变量 | 健康冲击、数字普惠金融与家庭消费 |
137 | 县域到杭州或到深圳的地理距离 | 数字金融发展与中国居民包容性创业实现—来自县域层面数字金融与传统金融关系的证据 |
138 | 互联网普及率 | 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技术创新:红利还是鸿沟 |
139 | 互联网普及率 | 数字普惠金融与中小企业资本结构优化 |
140 | 地级市互联网普及率 | 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行为的影响研究 |
141 | 省级人均手机数量;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促进家庭消费水平吗—基于CHFS数据的实证研究 |
142 | 各省省会城市到上海的距离 | 综合普惠金融发展质量与共同富裕目标下相对贫困缓解—基于CHFS调查数据的分析 |
143 | 企业到杭州的距离、到省会城市的距离分别与全国均值的交互项 | 数字金融发展如何影响制造业碳强度? |
144 | 城市移动互联网接入用户数的对数 | 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民工长期居留意愿 |
145 | 电话普及率(包括移动电话) | 数字普惠金融如何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兼论中介与门槛作用机制 |
146 | 距离杭州的距离 | 数字普惠金融与益贫式增长 |
147 | 导航距离最近县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程度;同一地级市内除该县外其他县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程度的均值 | 数字普惠金融能缩小县域城乡收入差距吗?—兼论数字普惠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协同效应 |
148 | 历史固定电话数量,人均邮电业务量,滞后两年的互联网使用人数 | 数字普惠金融缓解城乡收入不平等了吗 |
149 | 个体是否拥有手机 | 数字普惠金融与未预期风险应对:理论与实证 |
150 | 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各城市到杭州的距离、夜间灯光指数 | 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来自中部地区79个地级市的经验数据 |
151 | 互联网普及率 | 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 |
152 | 市域内除本地区外的其他地区滞后一期的数字普惠金融总指数的均值 | 中国农村数字金融发展对农户的收入流动性影响研究 |
153 | 距离与移动电话普及率交互项 | 数字普惠金融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提升 |
154 | 城市到杭州的距离,数字普惠金融的滞后一期 | 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融合的影响研究 |
155 | 互联网普及率 | 数字普惠金融与可持续减贫—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证据 |
156 | 省(市)经纬度中心点到浙江省经纬度中心点的球面直线距离、滞后一期的数字普惠金融水平 | 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再检验—基于农户人力资本投资调节效应的视角 |
157 | 国际互联网用户数;离杭州距离与长三角地区层面数字普惠金融水平均值的交互项 | 数字普惠金融提高了城市创业活跃度吗 |
158 | 1984年各省份每百人固定电话数和人均邮电业务量 | 数字普惠金融与中小微企业经营绩效—来自新三板挂牌企业的证据 |
159 | 互联网覆盖率 | 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门限效应研究—基于不同发展维度的实证分析 |
160 | 互联网普及率 | 数字普惠金融能促进共享发展吗?—基于产业和消费双升级视角的考察 |
161 | 滞后一期的数字普惠金融 |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来自CFPS与PKU-DFIIC的经验证据 |
162 | Bartik工具变量 | 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研究 |
163 | 所属城市到省会距离 |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流动人口创业—来自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的证据 |
164 | 滞后一阶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地理因素和历史因素 | 数字金融促进共同富裕实现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
165 | 省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 数字金融与城市创新—来自中国城市层面的证据 |
166 | 人均移动数据流量、人均快递业务收入 | 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农民增收的理论逻辑与现实检验 |
167 | 互联网普及率 | 数字普惠金融能否推进共同富裕?—基于微观家庭数据的经验研究 |
168 | 地级市层面的互联网普及率 |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影响家庭资产配置结构了吗 |
169 | Bartik工具变量;各城市与杭州距离的倒数 | 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 |
170 | 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滞后一期 |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来自中国1869个县域的证据 |
171 | 其他地市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均值 | 数字金融对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浙江的实证 |
172 | 到杭州市的球面距离与全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均值的乘积 | 数字普惠金融、创业活跃度与共同富裕—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
173 | 小微企业所在地距离杭州的距离 | 小微企业自主创新驱动力—基于数字普惠金融视角的证据 |
174 | 滞后两期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 数字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理论机制与经验事实 |
175 | 该省会城市到杭州的距离的对数 | 数字金融服务如何影响农业保险的发展?—来自24个主要农业省份的经验证据 |
176 | 相邻省份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均值 | 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抑制实体经济“脱实向虚”吗?—基于实体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分析 |
177 | 数字普惠金融的一阶、二阶滞后项 | “双碳”目标背景下农业碳减排的实现路径—基于数字普惠金融之验证 |
178 | 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滞后项和“巴蒂克工具变量” | 数字普惠金融与中国经济的包容性增长:理论分析和经验证据 |
179 | 接壤省份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均值 | 数字普惠金融与商业信用二次配置 |
180 | 滞后一期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电信业务总量 | 数字普惠金融、区域创新与经济增长 |
181 | 同省(区)内其他地市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均值 |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否促进农业机械化—基于农机作业服务市场发展的视角 |
182 | 互联网普及率 | 政府补助、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创新—基于信息制造类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
183 | 滞后一期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 共同富裕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减贫有效性研究 |
184 | 各区县到杭州的距离 | 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 |
185 | 企业所在省的省会到杭州的球面距离;Bartik工具变量 | 数字普惠金融与小微企业出口: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 |
186 | 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滞后项和一阶差分项的乘积 | 数字普惠金融如何促进农村创业? |
187 | 人均移动电话用户数 | 互联网贷款、劳动生产率与企业转型—基于劳动力流动性的视角 |
188 | 省级互联网普及率 | 数字普惠金融能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吗? |
189 | 滞后一期的互联网普及率 | 数字普惠金融与生育:促进还是挤出? |
190 | 地级市市中心到杭州市市中心的距离 | 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 |
191 | 地级市到杭州市的距离 | 数字金融发展能否助推传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 |
192 | 周边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平均数 | 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测度及其影响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
193 | 移动电话普及率、受访农户所在市到杭州市之间的距离 |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业生产有资本替代效应吗?—基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CFPS数据的实证研究 |
194 | Bartik工具变量 | 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缓解相对贫困吗? |
195 | 个体是否使用互联网 | 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相对贫困的影响效应 |
196 | 同省其他市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平均值 | 数字普惠金融、贸易方式转变与企业加成率 |
197 | 各省互联网普及率 | 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就业效应研究 |
198 | 人均邮政业务量和人均电信业务量 | 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包容性增长的机理及有效性检验 |
199 | 互联网普及率 | 数字普惠金融对社会就业的影响—基于企业性质和行业的异质性考察 |
200 | Bartik工具变量 | 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农村人力资本和数字鸿沟视角的分析 |
201 | 滞后一期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 数字普惠金融、县域禀赋与产业结构升级 |
202 | 每万人固定电话和每人邮电业务量 | 数字普惠金融能否改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局面? |
203 | 到发达城市的距离;地区到北京的球面距离;到深圳的球面距离 | 数字普惠金融能提高家庭资产组合多样性吗? |
204 | 数字普惠金融滞后一期和滞后二期 | 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吗? |
205 | 各省份到杭州、北京和广州三市的平均球面距离,并与全国除本省份外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均值相乘 | 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了吗?—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检验 |
206 | 样本城市与杭州市之间距离 | 数字普惠金融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内在机制与经验证据 |
207 | 民国时期各地区的银行数量;地级市到杭州的球面距离 |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创业选择影响研究 |
208 | 移动电话普及率 | 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了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吗?—基于中国小微企业调查(CMES)数据的实证研究 |
209 | 所在地到杭州的距离 | 数字普惠金融能缓解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吗? |
210 | 商业银行注册地到光纤干线的距离与全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交互项 | 数字金融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基于中国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 |
211 | 数字普惠金融滞后一期 | 数字普惠金融、要素扭曲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
212 | 所在省的省会与杭州的距离 | 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商业保险需求影响实证研究 |
213 | 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作为工具变量 | 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发展:基于相对贫困县的实证 |
214 | 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各省的互联网接入端口个数 | 授人以渔: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及就业机制 |
215 | 互联网普及率 | 数字普惠金融对私营企业及个体就业的影响 |
216 | 同一村庄同一收入阶层其他家庭的互联网金融使用比例 | 互联网金融使用对农户多维减贫的影响研究 |
217 | 互联网普及率 |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金融错配缓解与企业创新 |
218 | 数字普惠金融滞后一期、滞后两期和滞后三期的发展指数 | 数字普惠金融与家庭商业保险购买 |
219 | 移动电话用户数的自然对数 | 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研究 |
220 | 各省互联网普及率 | 数字普惠金融、创业与收入分配—基于中国城乡差异视角的实证研究 |
221 | 互联网用户数/总人口数 | 数字普惠金融与银行信用贷款关系研究—基于中国城市数据的实证研究 |
222 | 地级市到杭州的距离 |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劳动力自我雇佣的影响 |
223 | 地理距离 | 数字渗透、金融普惠与家庭财富增长 |
224 | 互联网普及率 | 数字普惠金融对城镇弱势群体收入的影响 |
225 | 省级平均数字普惠金融、Bartik 工具变量 | 数字普惠金融、信贷可得性与居民贫困减缓—来自中国家庭调查的微观证据 |
226 | 移动电话普及率,省级互联网普及率 |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区域创新水平提升—基于内部供给与外部需求视角的分析 |
227 | 区域互联网普及率 | 数字普惠金融、碳排放与全要素生产率 |
228 | Bartik工具变量 | 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资产负债率的影响—基于家庭微观数据的实证估计 |
229 | 地级市除本县外的其他县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均值 | 数字普惠金融能降低农户的脆弱性吗? |
230 | 互联网覆盖率 | 数字普惠金融的非线性与异质性经济增长效应—基于平滑转换模型与分位数模型的实证研究 |
231 | 采用各省的互联网普及率作为工具变量 | 数字普惠金融能促进创业水平吗?—基于省际数据和产业结构异质性的分析 |
232 | 互联网普及率 | 数字金融的经济增长效应及异质性研究 |
233 | 地级市到杭州的距离 | 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影响家庭正规信贷获得?—来自CHFS的证据 |
234 | 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滞后一阶项 | 数字普惠金融是否可以提高区域创新产出?—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